3)第一百二十四章 牡丹凋零_重生之工业狂潮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分厂不生产收音机。”

  “那他们做啥?”

  “啥都做,做晶体管,做电路板,组装仪器仪表,还在我们家附近弄了个门市,卖机电设备。”

  “嘿嘿,能人啊。你跟嫂子说一声,我下午去她那儿看看。”

  陈立东此时就在燕京,今天他和孙婕去香山取景,拍结婚照,上山下山折腾了一个上午。

  下午没事情了,年轻体力好,正好离着燕无那边不算远,那就顺路去看看。

  六七十年代,结婚必备的彩礼叫“四大件”,也叫“三转一响”,“三转”是车子、手表、缝纫机,“一响”是“离不开的收音机”。

  在那个经济落后、物资匮乏,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的年代,收音机就是普通老百姓家庭中的“万事通”,拥有一台收音机是每个家庭的愿望。

  陈立东小学三年级那年,陈树俭花了30多块,抱回家一台“牡丹”牌收音机。

  这台收音机的塑料机壳美观大方,能收到七八个电台的节目,音质清晰,声音放大后200米开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,而且还非常省电,安上两节1号电池能听两三个月。

  白天陈树俭一边听收音机一边编筐,晚上陈立春和陈立东哥俩搂着收音机听评书、听歌曲,一直到各家电台说再见。

  能有机会去做收音机的厂子走一走,是不是很有情怀?

  陈立东一说下午的计划,孙婕也要跟着去。

  孙婕的父亲是供销社的职工,卖电器,平时还给人修理电器,换换电池、检修电路、焊个元件啥的,都能干。

  老爷子还曾做过一个营生:组装电视!

  在电视限购的年代,为了能看到电视,人们想尽了办法。

  就有人弄来显像管和电路板,交给孙婕的父亲,他再找木匠做个壳子,然后参考电视机厂的线路图,把各个配件焊到板子上,土造的电视机一样能看几个台!

  老爷子还做过翻录磁带的生意,就是买空白磁带,翻录某湾湾女星的正版歌曲,也小赚了一笔。

  所以,孙婕作为电器工的孩子,对去燕无考察也充满了期待。

  后世有句话叫:理想很丰满、现实很骨干。

  吴佳丽的车间并不在燕无的原厂址,而是搬到了三环西边一座单独的院落,主要建筑就是一栋三层加工车间。

  这家厂子对外的名字叫:燕京无线电元器件厂。

  车间共三层,每层大概两千多平,一层和二层有几十位员工在生产,制作那种常见的三极管、二极管、电容。

  和陈立东一起来的有孙婕、艾德蒙和王志勇。

  吴佳丽给陈立东他们介绍着车间里的工艺,一层车间里有些八成新的设备:

  铆钉机、点胶机、插脚机、切脚机,各种样式总共三十多台。

  这些设备,陈立东都是第一次见,他以为有这些设备生意应该过得去,就问王佳丽:

  “做这个效益怎么样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cqha.org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